首页 > 经济 > 正文

负债1.6万亿的碧桂园暴雷,老板金蝉脱壳,资产成功出逃

2023-08-20 06:12:55来源:大义微言  

前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碧桂园的突发波澜再次震撼房地产界,让人不得不正视行业现状。杨慧妍突然辞职,似乎在施展“金蝉脱壳”,将风险转嫁他人。董事长离开船头,开启了“蝉变”的序幕。

这手段前车可鉴,让人不禁联想起另一家“地产巨头”。欠债高达万亿,看似“第一房企”实则濒临破产。股价跳水,债务逾期,资金链出现裂痕。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万丈深渊,难道“惨案”真的要重演?购房者的权益又将何去何从?监管会采取怎样的举措?行业前景又将如何?

碧桂园暴雷,董事长甩锅离场

房地产巨头碧桂园最近遭遇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其上半年预计亏损高达450-550亿元人民币,负债规模达到惊人的1.6万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碧桂园最近已经出现了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情况。

与公司业绩的急转直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碧桂园的董事长杨惠妍近期却采取了一系列看似“高尚”的举措。她突然宣布将自己名下的碧桂园股份捐赠给了一个慈善基金会。这一行为让外界不禁猜测,是否是董事长意图脱身、卸责的策略。事实上,早在杨惠妍“慷慨解囊”之前,其多名高管已经提前清仓减持了大量股票,可见内部对公司前景并不看好。杨惠妍的所作所为无异于“声东击西”,在公司业绩和股价双双下滑的关头,她却只想着保全自己的个人利益。这种“金蝉脱壳”的做法不仅有悖商业道德,更严重的是,会让广大购房者成为这场风波的最大受害者。碧桂园有大量正在建设的项目和已售未交房的商品房,如果公司真的倒闭,那么等待已久的业主们恐怕会沦为“烂尾楼”的主人,前所未有的房屋交付风险也随之而来。

可碧桂园高管的选择无异于把企业生死时刻的重担完全推给了普通购房者,对于许多首付比例不高的购房者来说,如果房屋最终无法交付,他们不仅白白支付了首付款,还要背负按揭贷款,简直是比窦娥还冤的命运。可以说,房地产行业整体陷入困境,确实每个企业都难免遭遇阵痛。但企业高管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想方设法为广大业主谋求最大利益,而不是抛弃沉船、金蝉脱壳。

而之前恒大集团陷入困境时的做法与杨惠妍的“金蝉脱壳”操作手法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恒大掌门人许家印虽也面临巨额债务,但他抛售大量个人财产来填补企业的现金流缺口,许家印的作为无疑显示出企业家应有的担当精神。杨惠妍此次捐赠股权的举动更像是执行了精心设计的“保命计划”。这种行为无异于在企业生死关头选择了“落荒而逃”,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在危机来临之际,本应全力捍卫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

但碧桂园的困境也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如今的楼市泡沫日益膨胀的背景下,各大房企都应审视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控制能力,不能为了追求高速扩张而过度举债。

相关监管部门更应加强对房企的财务监管,防止个别企业的问题蔓延整个行业,维护广大业主的利益。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这场诡谲多变的风云中独善其身呢?

中国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微妙变化引人深思

我国房地产市场多年来高歌猛进,开发商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然而殷鉴不远,开发商过度依赖预售和高负债运营,一旦遇到资金链断裂,灾难随即降临。凡事皆有两面性,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隐藏的风险。

在利率上行和政策收紧的大环境下,开发商近两年纷纷陷入困境。资金链断裂、烂尾楼层出不穷,购房者权益遭受重创。诸如恒大、碧桂园等龟鹿大企,也难逃厄运。其中碧桂园董事长匆忙引咎辞职,可见危机四伏。

一时间楼市动荡不堪,开发商和购房者都陷入两难。高杠杆模式难以为继,预售资金监管失效,乱象丛生。表面繁荣被揭开面纱,曝露出危机四伏的本质。种种迹象表明,漫漶膨胀的泡沫,正在渐渐见底。

迫在眉睫的危机,呼唤果断应对。稳定民生、防范风险,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主要的是,应严查违规预售行为,监管预售资金流向,防止成为开发商制造泡沫的工具。

坚决取缔虚假宣传和哄抬房价行为,让市场恢复理性。不断去完善购房者权益保护,建立购房者权益基金,减轻开发商违规给购房者造成的损失。

房价不容哄抬,监管不容缓慢。唯有严厉打击乱象,市场才能重归正轨。稳定住房市场,保障民生,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只有切实维护广大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楼市才能健康平稳发展。

结语

房地产市场的风起云涌,反映出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碧桂园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折射出行业监管的薄弱和资本运作的无序。

各方需要保持理性,在既定规则下尽力妥善处理各种纠纷。更深层的反思与改革才是消弭风险、推动发展的根本之道。

这场风波最终能否找到切实可行、兼顾各方利益的出路?(源自Co说财经)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